产品详情
当智能锁行业在同质化竞争中徘徊,跟风堆砌功能,忙于追逐更大屏幕、更多生物识别方式时,深耕智能锁赛道多年的德施曼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路——
专注中高端市场,只为集中资源“浇灌”技术无人区,为用户更好的提供最切实可信的服务,这对于一个品牌而言,无疑是个需要十足魄力的决定。
从3D人脸识别、虹膜识别等前沿技术的突破,到快开把手、Shotax哨兵猫眼系统等深度洞察客户的真实需求的产品创新,再到覆盖全国100%县区的全链路服务体系...
德施曼始终坚守“技术-产品-服务”三位一体的闭环能力,用专注与专业构筑起坚实的市场地位。这些,正是品牌敢于“大跨步”的底气所在。
在AI浪潮下,德施曼勇立潮头,推出具备深度学习能力的AI智能管家Miya,实现从被动安防到主动安防的跨越,为用户所带来超预期体验。
本期专访,我们与CAN+无界消费创新营四期学员、德施曼创始人祝志凌进行了一次深入对话,看看这些年,他是如何带领品牌以专注践行着“用科技让生活更简单”的朴素承诺。
我认为德施曼的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技术-产品-服务”三位一体的闭环能力。首先是技术创新能力。
德施曼从始至终坚持技术的长线D人脸识别、虹膜识别、Shotax哨兵猫眼系统再到引领行业进入GPT算法时代的GPTfinger指纹识别技术,我们从始至终在技术无人区持续突破,引领行业发展,场景化产品力。
此外,德施曼很注重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我们自建用户调研团队,长期跟踪调查使用者真实的体验与真实需求反馈,不断驱动产品力,做让用户能放心、好用的产品,这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核心。
之前我们研发的快开把手解决火灾逃生痛点,Shotax哨兵猫眼系统2.0实现超广视野,以传统猫眼1/360的功耗,搭载AI全场景智库做到精准识人,灵敏辨物,实现无感安防...这都是深度洞察客户的真实需求后的产物。
全链路服务能力也是重要的一环。德施曼始终注重服务,通过自建服务体系,以及对服务人员的规范培训,让用户真正用好我们的产品,目前,我们的服务网络已经做到覆盖100%的全国县区。
为了不陷入同质化竞争的“陷阱”,也为了让我们的产品和服务更加聚焦,我们此前在销售动作上也做出了大胆的决定——将所有资源都集中到中高端。所以在智能锁领域,德施曼真的比其他人都更专注。
多年来我们从始至终潜心钻研,从未涉足其他品类,只希望能把产品做好。智能锁是重服务的产品,沉得深,想法少,专注后自然会有所产出。
一直以来,我们都拒绝“功能堆砌”,不追求表面功夫,而是聚焦刚需场景做深技术。
例如行业跟风堆砌生物识别方式时,德施曼选择利用AI算法优化使用率最高的指纹识别,将GPT算法引入指纹识别技术;
再比如用户因复杂功能陷入续航焦虑时,德施曼首发行业最大容量的半固态电池,并且发布超级省电2.0技术,让航时长达15个月;
德施曼同样聚焦容易“被遗忘”的特殊场景使用痛点,针对暴雨天、南方回南天和北方冷凝水等智能锁使用场景,德施曼发布IP66级防水技术,为主流品牌最高级别防水,能够真正的完成下雨不带防雨罩,回南天不惧返潮,北方无需担心冷凝水。
我们内部一直在强调,不能仅靠堆砌功能或参数竞争。虽然有时不得不在屏幕尺寸等参数上做加法以提高竞争力。但我们更注重通过技术提升解决用户核心痛点,这才是真正的差异化。
在产品差异化层面,德施曼推出玄武、麒麟、大圣、小嘀四大系列布局不同价格及功能敏感度的消费者,形成“技术下放而非价格战”的良性循环。
在服务上,德施曼区别于行业广泛使用第三方服务方而陷入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而是通过自建服务体系,打造出行业领先的“售前-售中-售后”全链路服务体系,以首创“安装配件下沉”、首创MOT标准化服务流程和超期望的服务理念和动作来形成差异化服务优势。
我们的目标始终是让用户获得超预期体验,提升用户整体满意度。我们内部也并不刻意强调差异化竞争。
或许外界看来德施曼在产品、服务等多方面形成显著差异,但这并非我们刻意为之。我们的核心始终是聚焦用户价值,差异化只是这一理念的自然成果。
4月22日,我们在2025全球新品发布会上正式对外发布AI智能管家Miya。它不仅能帮助“主人”收外卖、看快递,与物业、邻居等人员进行场景化沟通,还能实现儿童出门提醒、快递到达或移动提醒等等。
它像是充当了一个家庭助理的角色,而这正是我们开发这款产品的初衷。如今的智能锁已经从被动安防时代迈入主动安防时代,我们大家都希望产品更具人性化,并且能真正与用户有一些真实的互动。
此次德施曼推出的AI智能管家深层次地融合豆包大语言模型,并且具备深度学习能力,不仅能实现天气查询、识别门口快递,还能语音控制离家模式启动、“超级省电模式启动”等多项深度操作。
语音识别技术能掌握南北方言、多国外语,更能通过上下文理解和模糊语义补全准确响应老人及儿童的非常规指令,全家都能畅享AI便捷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德施曼最新发布会的AI智能管家,还是GPTfinger2.0曲面指纹识别,均支持自进化学习及场景化适配。
随着用户行为场景的积累,将更加适配用户习惯,未来计划进一步开放用于场景化适配和联动的、可安全调用的API接口。
同时,也有很多消费者会关注数据信息安全的有关问题,在这一点上,德施曼智能锁完全依照国家强制性标准执行。
无论是最新推出的AI智能管家Miya还是此前发布的产品,所有生物信息都只保留在本地锁的设备内,不上传云端,APP也不存储任何用户个人信息,最大限度的确保用户的信息安全。
Q4:您怎么样看待AI与硬件的融合趋势?传统产业要想转型,应将发力点放在哪里?
AI 与硬件的融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我认为AI与硬件融合的本质在于两点:首先是提升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改变使用界面,减少用户寻找和学习功能的成本;其次是为用户更好的提供了一种更方便快捷和省事的交互方式。
但我认为,AI融合固然重要,可不能为了AI而AI。咱们不可以仅仅宣称使用了大模型,而是要通过这一些技术真正为用户所带来便利和安全感,只有当使用者真实的体验真正得到提升时,这一切才是有意义的。
对于传统五金、安防、家居等产业来说,AI融合的确赋予了它们新的机遇,比如AI能够赋予硬件设备更多智能化的功能,如智能锁不再是单纯的机械锁,而是集成了生物识别、联网通信、AI 算法等技术的智能设备,实现从功能单一到智能化、场景化的转变,这样的趋势随着未来客户的真实需求的扩大会越发明显。
如果传统产业想要以AI为驱动力转型,我觉得应注意两点,第一是刚需场景优先:
警惕“为了AI而AI”,锁定高频痛点做技术适配,比如智能锁可当作智能管家,连通用户智能家居生态;再比如用AI算法解决指纹不好人群的指纹识别痛点。
第二是敬畏产业Know-How,AI必须与传统制造经验结合,例如AI算法需适配南北温差等极端气候导致的产品使用问题,否则实验室精度毫无意义。
Q5:数据显示,当前国内智能锁渗透率约27.9%,您认为AI技术能否加速市场教育进程?
我只能说有可能,因为AI技术某些特定的程度上确实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比如智能锁的AI猫眼、临时语音密码等功能,让用户从“被动安防”转向“主动安防”。年轻用户可能会为了远程监控宠物、小孩,或者为家里的独居老人而换锁。
在AI趋势之下,消费者面对各行各业AI的现状,更容易接受AI赋能下的智能锁产品,也能通过技术可视化建立消费认知。
但与此同时,不同的花钱的那群人又有不一样的消费需求,比如年轻的独居女性可能愿意接受更复杂、成本更高的产品,对产品也有着更高的要求。
所以德施曼在尽力尝试向特定人群提供更符合他们需求的产品,比如具备更强芯片解决能力、更多传感器和摄像头的产品等等。我们大家都希望加快满足这些特定需求,这也有助于加快行业普及。
未来3-5年,德施曼将持续深耕高端市场,同时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矩阵布局,向下兼容;再者,我们从始至终在做全渠道布局,希望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终端,都能触及到慢慢的变多的消费者,从而来打造我们的品牌力。
今年,德施曼也真正开始启动了海外市场的招商工作,但由于当前政策多变,海外经商环境存在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比如在当前的关税壁垒下,我们可能会选择“让子弹多飞一会”。
不过对于广大创业者而言,我认为夯实自己的内核,并不断的提高综合实力,可能是穿越周期最有效的解法,德施曼未来也会逐渐完备自身的产品力和服务,做好抗周期的准备。
上一篇:惊爆!德施曼发布会刘润揭秘AI怎么让“一把锁”面貌一新!
下一篇:智能锁技术再次升级!来看看最新的智能锁有多先进